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雙溪音樂節 2009/12/2~2010/1/15



音樂是貴族的玩意兒嗎?學樂器是為了當音樂家嗎?
從殿堂之上到巷弄公園,音樂的本質不曾改變!
交響情人夢野田妹爆笑露骨的表達愛情,
貝多芬病毒竇縷美壓抑隱晦的三角戀情,
或是琴之森一之瀨海對朋友和森林的愛~
你可以意識到:音樂的目的在反應心靈的狀態!
是內容與思想造就了形式,而非形式造就了內容與思想。

第一場,讓我們到國家音樂廳,感受管風琴Pipe organ這種已存在二千多年,古老而龐大的鍵盤樂器帶給人們餘音繞樑的震撼!

12/2(三)14:00~15:20 管風琴導聆音樂會
地點:國家音樂廳(12:30雙溪國小集合)
收費:成人150 學生120(限額四十名)

【樂曲解說】
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BWV 565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Toccata con Fuga in d, BWV 565


《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約創作於1708年之前,是現今巴赫所有的管風琴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作品中依稀可見布克斯泰烏德其壯麗、絢爛風格的影響。

樂曲一開始雖以慢板(Adagio)展開,但隨即湧現出滔滔不絕的華麗聲響,連續地十六分音符三連音裝飾奏風格的音群堆砌與音階式的流暢表現,兩者共構一氣呵成,呈現出以炫耀技巧為素求的觸技曲特質,不僅充滿熱情,更富有強烈的戲劇性。

隨後在三十二分音符下行的經過段之後,重現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狂風般的裝飾奏,不久即以完全的終止式結束觸技曲的部分。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三聲部賦格,主題由十六分音符的反覆音形構成(譜例1),第二、三聲部的答題也依序著進入。

整體來說此首賦格並沒有用到什麼繁複的技巧,主要是以短音值的十六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快速流動的表現方式呈現。曲末插入三十二分音符的宣敘調(Recitativo)樂段,接著經過極緩板(adagissimo)、急板(presto)、慢板(adagio)、甚快板(vivace)不同速度的切換之後,全曲在甚慢板(molto adagio)中悠然而止。

轉載自 樂賞音樂基金會部落格

看到這裡,送你一個超級帥氣的演奏,一樣是巴赫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喔!音樂教育,不必非得在殿堂與教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