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兒童玻璃化現象

(2010/6/6) 國語日報
 中國北京日前公布市民健康狀況白皮書,其中兒童少年的健康情況令人吃驚,引發「玻璃化兒童」的討論。北京兒少有近六成近視,近兩成肥胖,肥胖兒少中有一成患有脂肪肝,體能也普遍欠佳。尤其兒童的心理健康,最令北京家長擔心。


 










「玻璃化兒童」的意思是,兒童就像玻璃一樣,看似堅強,其實體能虛弱,心理脆弱,承受力差,一碰就碎。中國兒少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實施一胎化政策,家長、教師對兒童過度保護的結果。

 無獨有偶,日本日前也有一項調查指出,日本兒童的體能極差,五歲的兒童連水龍頭都關不緊,引起教育部門注意。其中八成受測的兒童,竟然不會「正確的丟球」,手腳協調能力差,體能幾乎只有二十五年前的三歲兒童的水準。也就是說,兒童玻璃化現象不只中國有,連少子化明顯的日本也很嚴重,那麼少子化情況類似的臺灣呢?

 中國社會正逐漸轉變觀念,呼籲家長鼓勵子女多運動,或學習日本的赤足訓練;日本幼稚園則針對幼童,推出了「體能改造計畫」。如果不正視「兒童玻璃化」現象,不僅將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受影響的可能是二十年後的國力。
 
更詳盡的資料來源 ~
專家稱中國孩子“玻璃化” 體質弱心理素質差
 
家長不要盲目寵溺

  孩子們從體質到心理顯現“玻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來自家庭“溫室”的過分寵溺。“一孩兒政策”讓孩子成了家中的“獨苗”,寄託著來自長輩的全部希望。小學生不會穿衣服、中學生不會洗碗、高中生不會剝雞蛋皮……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大人的代勞而在這一輩身上,呈現著退化的趨勢。

  來自家庭的溺愛、寬容、誇獎,不僅給孩子建立起一座盲目自信的“理想國”,更間接地對學校教育造成影響——孩子和同學起了矛盾,雙方家長卻發生衝突;孩子受了老師批評,家長找老師“算賬”;生長于溫室的孩子一旦經歷風雨和失敗,便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現在的孩子,甚至比玻璃更脆弱,不能沾、不能碰。

  因而,改變孩子身心脆弱的現狀,首先應該改變家庭教育方式,家長應該以客觀的、理性的、科學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讚美和誇耀。

詳全文

沒有留言: